当今世界的能源供求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变化,全方位、立体化的能源合作已成国际主流。作为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、消费大国,中国正在参与和融入到国际能源合作的大潮中。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选择了以能源外交来构架国际能源合作的全新格局。
在今年6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上,我国明确提出了“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,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”这一总体思路。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思维,开放的市场需要开放的战略。一年来,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出访中,紧扣建立能源多元供应体系、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这一主题,大开大合,与世界主要能源大国开展对话,商讨合作大计,以国际视角、眼光构建大国能源格局:中俄能源伙伴关系全面缔结,与中亚能源合作更趋深入、海上能源新“丝路”渐趋明朗……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年,能源合作,已成为在我国领导人出访中占据重要分量的议题。
能源外交:高层互访新常态
梳理今年以来我国领导人的出访路线,足迹几乎遍布。从新能源已发展成熟的欧洲大陆,到深居内陆、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五国;从快速崛起、蕴藏潜力的非洲海岸,到已掀起“能源革命”风暴的北美大地。高层互访架起了能源合作的桥梁,让中国与世界能源市场紧密联系。
能源外交,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国与世界能源大国紧密合作的新常态。
新春伊始的2月6日,在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———俄罗斯黑海之滨的旅游胜地索契,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今年的首次会晤。
“如期实施俄方向中方增供原油和天然气、扩建输油管道、建设合资炼油厂等项目,扩大核能、电力、煤炭等领域合作。”中俄能源合作走向又一个新的高度。
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,拉开了这一年我国领导人对外访问的序幕,也开启了今年中国与世界能源合作的新航程。
3月24日,在荷兰海牙开幕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,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,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,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、权利和义务并重、自主和协作并重、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,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,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。
此后的几个月中,国家主席习近平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、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还先后出访了非洲、欧洲、南美等多个国家,铺设友谊之路,串联起能源合作的纽带。
《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》、《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》、《中英关于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》……多个国际合作文件正式签署,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、合作层次进一步深化。
与此同时,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,无论是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、20国集团峰会,还是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,都有来自中国的声音,唱响中国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态势。